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淋巴瘤样丘疹病
淋巴瘤样丘疹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自愈性、丘疹坏死或丘疹结节性皮肤病。基本损害是丘疹和小结节,临床与急性痘疮样糠疹类似,但组织学上有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10%~20%的患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另一种淋巴瘤。最新的WHO-EORTC分类认为本病是一种低级别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在新的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它属于CD30+的皮肤淋巴增生性疾病谱系。
鳞状毛囊角化病
鳞状毛囊角化病原因尚不明了,少数病例可有家族史。皮损特征为褐色圆片形鳞屑性斑疹,鳞屑中央有与毛孔一致的黑色毛囊角栓。多见于朝鲜、日本、中国等,欧洲西方国家少见。
良性幼年黑素瘤
良性幼年黑素瘤是指一种后天性良性肿瘤,由Spitz在1948年首次描述,又称为Spitz痣、梭形细胞痣、上皮样细胞痣、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痣、幼年性黑素瘤。常见于儿童和少年。皮损为单个坚实丘疹、斑疹或结节,偶可多发。表面光滑、无毛。
连续性肢端皮炎
连续性肢端皮炎是一种以指端或足部脓疱为特征的银屑病,属于脓疱性银屑病主要表现为指端或足部脓疱,可结痂、形成鳞屑,常伴甲损害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常因某些内外因素的刺激而诱发主要通过外用药物、系统药物、生物制剂等控制症状
连圈状秕糠疹
连圈状秕糠疹是一种少见的轻度角化过度性皮肤病,又称正圆形秕糠疹、正圆形后天性假性鱼鳞病。本病多发生在远东地区,真正的发病率及地理分布尚不清楚。发病年龄为4~76岁之间,好发于20~45岁人群,女青年略多见。皮损为圆形或卵圆形的污褐色或淡褐色斑片,大小不一,可相互融合成多圆形或花瓣状斑片,境界明显。边缘不高起或微高出皮面,表面干燥、粗糙或有细小的皱纹,无炎症现象。
离心性环状红斑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的环状红斑型皮肤病环状红斑样皮损呈离心性发展好发于四肢和躯干的环状红斑,离心性扩大该病以去除病因和对症治疗为主预后大都良好,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
冷红斑
冷红斑是一种罕见的对冷有先天性异常反应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和胃肠道,病因不明。当皮肤接触冷物后,局部迅速发生严重疼痛和出现大片红斑,但无风团,且红斑中央出汗。可给予抗5-羟色胺药物治疗,同时需注意保暖。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是以胫前硬皮病样斑块、常伴发糖尿病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病变。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见。
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
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多系应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后而突然停止或过快速减量所致皮下结节性脂膜炎。
类丹毒
类丹毒,是由类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此菌可引起猪等动物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也可传染给人。损害为边界清楚的局限性肿胀,红或紫红色,边际稍隆起,中间稍下陷,向周边发展,可伴低热。偶有水疱、坏死,局部灼痛或痒感,伴淋巴结肿大。全身型少见,败血症更少见,可致死亡。与接触鱼、肉并有小外伤感染有关,潜伏期1~5天。治疗首选青霉素,也可用其他抗生素。
«
1
2
...
50
51
52
53
54
55
56
...
110
111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