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细菌性角膜溃疡
细菌性角膜溃疡(bacterila corneal ulcer)是角膜在受到损伤之后由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淋病奈瑟菌及摩拉克菌等病原菌引起的角膜缺损及缺损区下角膜基质坏死的化脓性感染。
无脉络膜症
无脉络膜症又称全脉络膜血管萎缩、进行性脉络膜萎缩、进行性毯层脉络膜萎缩。其特点是双眼进行性发病,自幼夜盲,弥漫性全层脉络膜毛细血管及RPE萎缩,最后脉络膜完全消失。与原发性视网膜变性有所不同,此病被认为是脉络膜的缺失。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脉络膜与色素上皮并不是先天性发育不良而是后天进行性消失,故又称为进行性RPE营养不良性变性或进行性RPE脉络膜变性。
无晶状体眼
概述无晶状体眼泛指眼内无晶状体,同时包含晶状体不在瞳孔区者(如外伤、先天异常造成晶状体脱位或缺如)。大多数情况下是白内障囊内手术或者术中后囊膜破裂、人工晶体无法植入所致。
韦格纳肉芽肿性巩膜炎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为全身胶原血管病的眼部表现,最初可为眼部表现。全身表现为上、下呼吸道肉芽肿性炎症,全身坏死性血管炎及肾小球肾炎三大主征。本病发病率并不高,为散在性,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可分为完全性、限制性和高度限制性3种类型。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角膜炎亦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角膜炎(acutehemorrhagicor 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AHC或EHC),是一种传染性极强,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引起过暴发流行的急性结膜角膜炎。本病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并可伴有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损害等特点。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水和直接接触污染。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无性别差异。各年龄都可发病,10岁以下儿童虽然感染率高,但发病率较低,可能为隐性感染。成人特别是20~40岁者,发病率占80%以上。本病愈合可留下一定的免疫力,但仍可发生重复感染。
微小度数斜视
微小度数斜视为斜视角小于10△(5°)的斜视,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弱视、旁中心注视和异常视网膜对应。微小度数斜视因其斜视角小,外观不明显,用交替遮盖或同视机等常规检查法经常不能查出斜视和异常视网膜对应,只有用4△三棱镜试验才能查出微斜。
外隐斜视
外隐斜视是眼的视轴有向外偏斜的趋势,但能被融合机能所遏制以达到双眼单视。绝大多数外隐斜视是由辐辏不足而引起的。本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两种,一种是头疼,另一种则是视觉疲劳。有半数的外隐斜视患者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屈光不正。
外隐斜
外隐斜是眼位有向外偏斜的倾向,但被融合反射所控制而不出现偏斜,并能保持双眼单视。一般外隐斜如超过5△可出现症状,但也要看患者的融合功能而定,如有人看近虽有10△隐斜,由于融合性辐辏好,可无症状;反之,有人看近外隐斜4△,属正常范围,但融合性辐辏差,反而出现视力疲劳。
外斜视
任何一只眼睛间歇性或持续性向外偏斜的状态常有眼球偏斜、集合功能不足、视功能不良、复视、畏光等表现与眼眶解剖、机械因素和神经因素有关通过配戴矫正镜和手术治疗改善症状
外斜V征
概述外斜V征是指患者向正上方看时外斜度数增大,而向正下方看时外斜度数减少,甚至消失,外斜度看远大于近看(分开过强),常因下斜肌功能过强所致,患者可有下颌上抬现象。
«
1
2
...
12
13
14
15
16
17
18
...
62
63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