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I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概述
本征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功能减退,致血中该盐降低,呈现高氯性酸中毒。由于近端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减少,到达远端肾小管的碳酸氢根增加,若超过后者的吸收阈限,尿碳酸氢根增多,尿pH升高;若血中碳酸氢根下降到一定程度,肾小管能将肾小球滤液中的碳酸氢根完全吸收时,则尿可恢复酸性,尿pH可下降。此外,近端肾小管对葡萄糖、磷酸盐、尿酸、氨基酸重吸收也可下降,而表现为范可尼综合征
病因
1.原发性
家庭性或散发性。
2.其他遗传性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碳酸酐酶缺乏,胱氨酸病及lowe综合征(脑-眼-肾综合征)。
3.药物及毒物
如铅,镉,汞,铜等中毒,长期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失效四环素,注射精氨酸,赖氨酸等。
4.其他疾病
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干燥综合征,自体免疫性肝炎,移植肾排异反应,维生素D过多等。
症状
病变多为男性儿童,常有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多伴有低钾血症,出现肌无力、多尿、烦渴、多饮等表现。长期慢性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可致小儿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由于远端肾小管功能正常,尿液酸化功能良好,尿pH值可降至5.5以下。Ⅱ型低钙血症低磷血症远比Ⅰ型轻,故肾结石或肾钙化的发生率低。继发性者常有肾性糖尿肾性氨基酸尿,表现为范可尼综合征
检查
1.尿PH值测定
2.X线检查
发现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或尿路结石。
3.尿H2CO3排泄率测定(碳酸钠负荷试验)
确诊需作尿H2CO3排泄率测定(碳酸钠负荷试验)。口服法:每日口服碳酸氢钠,直至血浆CO2结合力正常,然后测定血浆和尿的H2CO3及肌酐(Cr)。
诊断
根据以上典型临床表现,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尿pH>6者,即可诊断肾小管酸中毒,确定诊断应具有:①即使在严重酸中毒时,尿pH也不会低于5.5,②有显著的钙、磷代谢紊乱及骨骼改变,③尿铵显著降低,④HCO3-滤过排泄分数(FEHCO3-)<5%,⑤氯化铵负荷试验阳性。多见于儿童,常伴低血磷、低尿酸、氨基酸尿及肾性糖尿。输注碳酸氢钠后仍有血pH低,且尿排出大量重碳酸盐即可确诊。
治疗
1.防止诱发本病加剧的因素。
2.纠正酸中毒;补碱可口服或静滴碳酸氢钠。亦可给复方枸橼酸钠
3.有低血钾者可服10%枸橼酸钾
4.有严重骨病者可给钙三醇,需注意血钙变化。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