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外阴切口裂开                        
                    
                        概述                    
                                        概述
产褥期外阴切口裂开是指产妇外阴切口因营养缺乏、切口缝合技术有缺陷、局部感染等因素影响切口愈合,导致外阴切口裂开。
                                        危害
外阴切口裂开后如处理不及时,部分愈合后可形成皮下瘘管。
                                        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阴道分泌物镜检等。
                                        诊断
根据产妇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即可诊断。
                                        
                                        
                        病因                    
                                        病因
1.营养缺乏:产褥期及哺乳期产妇通常需要控制饮食,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缺乏,贫血从而影响胶原合成,降低组织抵抗力,组织愈合力差。
2.局部感染:外阴术后切口暴露在极易污染的会阴部,容易发生感染而发生切口裂开。
3.切口缝合技术有缺陷:技术操作不细致,皮下组织切口不整齐,缝线打结不紧等均影响切口愈合而发生裂开。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1.外阴切口裂开,暴露出线头;
2.局部可伴有红、肿、热、痛,切口有浆液性、血性或浆血性渗出物。
                                        诊断依据
1.外阴可见切口裂开或渗液;
3.阴道分泌物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
                                        
                                        
                        治疗                    
                                                                                治疗方针
1.对外阴局部裂开者可予1:5000高锰酸钾坐浴。
2.外阴切口有感染者应进行清创及局部、全身应用抗感染药治疗,必要时需切开引流,待伤口新鲜后可予二次缝合
                                        其他治疗
可局部行烤灯治疗,保持伤口干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预后情况
产褥期外阴切口裂开预后较好,一般应休息3个月。切口裂开继发感染者,可延长病程、加重病情。
                                        
                                        
                        护理                    
                                                                                日常护理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及床垫;
2.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大笑等;
3.排尿、排便后清洁外阴;
4.根据医嘱规范用药;
5.保持乐观、放松的心情。
                                        饮食调理
产妇宜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忌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